close

 包法利夫人

  作者:福樓拜

 

 

包法利.jpg 

『在這個充滿虛榮、名聲的環境中,到底追求什麼才是對的??』

 

一開始的焦點並非包法利夫人-艾瑪,而是包法利先生-查理。安赫看的版本為:查理的前任妻子過世後,查理便開始追求他所愛的人──艾瑪。只是沒想到後來追求到的艾瑪,竟然是個嚮往婚外情的女子,在愛欲交纏中結束她浮華虛榮的一生,並且在最後艾瑪的死與大筆的債務也使查理抑鬱而終。

 

福樓拜對其筆下人物生動的描繪真的令人在閱讀的時候無不佩服。

從艾瑪初嫁時的純潔、查理再娶的喜悅,到最後,艾瑪的慾望如野火般燒盡了她的家人、她的一生。安赫在閱讀時,感覺當時的法國社會其實跟現在的台灣社會感覺很像,頂多就是髮型、服裝或是一些流行比較不同而已吧,不然的話當時社會中的虛榮感、浮華以及對愛情的憧憬、對婚姻的失望,還是頻頻出現在現今的社會中。不可諱言的,這些主題幾世紀以來仍是很搶手,或是說這些教訓,人們還是學不乖。

 

安赫對最後艾瑪的選擇非常的驚嚇也非常的佩服(不過真的不建議這麼做啦)。抓起砒霜吃下去那剎那,猶如親眼看到似的愣在那邊(當時真的是在小說面前落下巴),很想衝過去拉住她(不過礙於是小說人物我也愛莫能助,而且即使救活了到底她會不會覺醒又是一回事……),然而在當下,我竟馬上幫艾瑪回憶起她的過去的點點滴滴,從她開始認識查理,覺得自己終於遇到白馬王子,對婚姻生活開始憧憬,到在園子裡嬉戲彼此產生好感,一直到嫁來查理家之後,過了一陣子,漸漸地,她開始感到不滿,對婚姻厭倦,開始嚮往小說中出軌的快感,背著丈夫追求著自己真正渴望的人,就這樣點燃了愛慾的火焰,燃燒著全身,也燒盡了她最後的年華。

 

在十九世紀福樓拜這位寫實主義的作家不但對文字非常講究,並且對一些病狀的描述也非常的要求。因此在描寫艾瑪服砒霜後的樣子時,感覺很像在看卡通裡面的巫婆被男女主角打死時一樣的猙獰,真的是差點把安赫嚇死了,不過在一旁的查理可能更傷心吧,他可是從她吃完發作到吞下最後一口氣都全程陪伴,而最後他的臉上落寞更令安赫感到不捨。

 

人,總是對自己選擇的未來充滿理想,然而,一旦無法克制,便氾濫成災,也危害了自己跟身邊的人。

人,總該對自己設下一個目標,並且認真安穩的去完成,對自己負責。

 

或許是環境因素,艾瑪不想離婚,他享受自己的家庭生活,並且從偷情中獲得她真正需要的愛撫。但是,自身的自由不應該危害到他人。在現今社會中,人人大喊要自由,然而當我們都在呼喊這個口號時,真正替他人著想自由二字的人有多少個??

 

當我們在抱怨環境不好時,是不是該主動改善這個環境?而非無謂的報怨?近幾年來,教導我們正面積極的書籍越來越多,在一個心靈貧瘠的社會中,人人都應該多閱讀、多思考、多用不同角度以及立場替人著想。

 

為政者的短視、決策者的近利、政商之間的勾結,這一切一切都還未結束,然而,我們應該一起為這些人祈禱,祈禱他們為我們這個社會著想。

 

多替別人想一分,就是替自己多造福一分。

 

這句話並非只是口號,而是一個值得實踐的話語。今天安赫在捷運上發瘋的請大家吃早餐,並非真的發瘋,而是多希望將這些人變的跟安赫一樣健康、一樣有活力,安赫仍然會讓位、會寒喧、會懂得禮貌。這些規矩,在這個社會中仍然是鞏固社會文化的基礎。教育部近來宣揚『品格運動』,安赫非常贊成。許多莘莘學子不懂得應退,對朋友、對師長也不懂得打招呼,尊師重道變成了過去的觀念,「亦師亦友」變成「無師僅友」,那我不知道列入高中課程的韓愈的「師說」是不是該提前到國中教?

 

前陣子回去找國中導師聊天,發現他為了新一代的孩子而有點煩惱,我也是啊。教改的失敗使得小孩子們的價值觀越來越混亂,而當父母的若沒有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,很容易造就孩子功利主義、物質主義的想法。「我要這個、我要……」、「不要,不要……」到底孩子或是我們在講這個的時候,有何不同?

 

安赫最近也正在好好反省以及思考,到底自己做好多少?又應該如何面對這個變化的社會?是否會有一天社會的變化停了下來?那屆時,我們又該如何應變?我想答案很容易,就是好好當個好人,擇「善」固執,此處的執安赫會解釋為「執行」的執。

 

選擇好的並且一直執行下去。

 

 

安赫爾與你一起閱讀,一起體會生活中的美好與回憶,閱讀生活,活出美麗,安赫爾謝謝你今天的閱讀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inotenshi1201 的頭像
    ainotenshi1201

    安赫爾的生活 La Vida de ÁNGEL

    ainotenshi12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